当前位置 >  首页 >  %E4%B8%93%E9%A2%98%E6%8A%A5%E5%91%8A
 
 
 
城市生活垃圾数量持续增长一直是困扰我国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的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对此的讨论也一直在进行,观点、建议多样。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是城市管理体系的
重要内容,既涉及每个市民、社会机构,又关联多个政府部门,一些城市管理部门还进行统计并公开发布大量信息。但是,目前利用这些信息开展系统和全面的评估,探索理性和专业解决之道的研究成果还很少见。我校环境学院宋国君教授领衔组成的研究组,围绕分析和利用相关信息做了非常细致和专业的工作,完成了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我们希望该报告能对城市政府、社会各界探索和改进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有所帮助。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前提下的低成本化的评估结论:
 
  第一,无害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用城区的无害化处理率表达)逐年提高,2012年已达93.43%,若考虑市辖区的农村部分,则无害化处理率仅为62.02%;无害化处理设施的空气和水污染物排放信息缺乏公布,不足以证明连续达标排放,渗滤液的超标排放常有报道。一些末端处置支出很低的城市,超标排放的可能性会较高。
 
  第二,减量化。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或清运量出于较高水平,2012年人均生活垃圾日清运量平均水平为1.12千克,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减量化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对于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也并非都出现下降,生活垃圾减量化具有较大潜力。如果源头分类的政策不实施,生活垃圾减量将是很缓慢的,也难以促进资源化和低成本化。
 
  第三,资源化。资源化统计指标缺乏。通过对全国和典型城市废纸和废塑料的资源回收率估算结果表明,资源回收率并不理想。北京、本溪、牡丹江、苏州等城市的纸类回收率分别为25.32%、24.74%、61.52%、20.11%,城市间差异大,进一步回收的空间较大。
 
  第四,无害化前提下的低成本化。环卫设备投入增长迅速,与清运量的增长不匹配,可能存在设备闲置问题。末端处置支出普遍较低,估计低于平均值的城市属于处置投入不足,可能没有实现达标排放。不同城市差异较大,垃圾处理支出水平与城市财政收入密切相关。
 
  2012年,北京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的社会成本为1530.7元/吨,垃圾收集成本占59.1%,超过中间转运成本和末端处置成本,土地成本占比为21.4%。社会成本远高于北京市非居民生活垃圾收费费率(300元/吨),该部分成本不应补贴。按照现在的排放水平,人均垃圾处置支出达到480.5元/年,也高于北京市公开的末端处置成本,不利于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
 
报告下载:/uploadfiles/ckeditor/files/household garbage.pdf